2023年4月14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亚洲核物理联合会主席柳卫平莅临贵阳市培文学校,走进元培大讲堂,为师生作题为“从三体到流浪地球,从量子物理到天体物理”的报告。本次活动,是以学校提倡的“享受探究”的课程理念为指引,展开的元培大讲堂系列课程之一。旨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帮助孩子们享受学习中探究的乐趣。
那么,当一位国际前沿科学家与培文学子产生“核反应”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新物质”呢?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次精彩的演讲。
一、“核”心人物柳卫平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这位前沿科学家,“核”反应中的核心人物。
柳卫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研究领域是核物理、核天体物理、核科学技术,现任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首席科学家。
核天体物理是核物理与天体物理结合的国际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天体的能源产生和元素合成。报告人发展了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学科,建立了核天体物理反应间接和直接测量方法,建成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JUNA,担任亚洲核物理联合会主席,中国核天体物理协会INAC主席,负责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大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获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和国家留学归国先进个人奖。在Nature、PRL、PPNP、ApJ等发表论文140余篇。
前不久,他与团队在Nature上发表文章,解释了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SMSS0313-6708)的钙丰度起源问题,这也是科研人员在我国核物理研究平台上发表的第一篇Nature文章。
二、“核反应”的精彩之旅
万物是怎么形成的?
什么是真正的物理学?
为什么研究宇宙要到深山之中去?
……
本次讲座,柳卫平教授用丰富的案例,引发了同学们对物理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柳教授从个人的经历开始,到万物的形成之旅;探讨物理学的真谛,揭秘了《三体》和《流浪地球》中的物理学;也让同学去思考为何要到深山里去做实验,一探宇宙跳动的脉搏;游览与引力透镜、裂变能、中微子等前沿的物理概念;最后,柳教授也号召同学们努力学习物理等自然科学,学会创造,否则会因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出现而失业。
在问答环节,培文的老师及同学们与柳教授一起针对材料科学、反物质等问题展开交流,从柳教授的解答中获益颇多。
在会议的第二个阶段,南方科技大学的王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南方科技大学,号召同学们积极报考南方科技大学,成就个人梦想。
会议最后,南方科技大学授予我校为“优秀生源基地”。(ps: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在贵州录取学生中,最高分为我校黄永靖同学)
三、“核反应”的丰富产物
物理作为大部分学科的基础,学习物理,珍惜现阶段的学习机会,才能在未来步入更高端更前沿的知识殿堂,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通过这次讲座,孩子们的收获满满。
有同学感叹到“思维不止,创新不断,物理永存,未来无限!”
也有同学被柳教授的经历所感染,心生敬佩,并表示会坚定步伐,以柳教授为榜样,努力前行!
当然,也有很多同学听完讲座,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公元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的三连问,号称是哲学终极三问,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直面的人生问题。通过本次讲座,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现代物理科学,在追溯宇宙的前世今生之时,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宇宙的奥秘,也能帮助我们回答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去往何处的问题。
而这些答案,就掌握在不断探究科学的科学家们以及孜孜不怠求学的学子们手里,就像接力棒一样,不断在探索之中传承。
四、附则
与柳卫平教授交流下来,发现他是一个很健谈的专家,在《中国科学家》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柳教授生于沈阳,3岁到北京,辗转浙江,9岁去贵州,17岁又从贵州考到北京大学。
柳卫平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与生俱来。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70年代,《十万个为什么》成为柳卫平的启蒙读物,书甚至被翻烂。
受在民航系统工作的父亲影响,柳卫平从小喜欢航模。1977年,15岁的柳卫平还是贵州一名初三学生。他给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办公室写了封信,大意是自己特别喜欢航模,但又缺乏资料,能不能给寄点?让柳卫平没想到的是,对方真的给寄来了资料。他喜出望外,找来几个同伴一起,让航模飞了起来。“我当时的梦想其实是考北航,做飞机设计师,去设计大飞机。”让柳卫平没想到的是,梦想在高考后发生了改变。按照高考成绩,柳卫平可以选择北大或者清华。“当时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北大在贵州招生的技术物理系带了物理两个字,所以我选了核物理。”机缘巧合进了北大后,柳卫平对外界看来晦涩的核物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是研究微观世界的,但能量密度又特别高,可以说是用最微观的研究解决最宏大的问题。核物理研究就像一个奇妙的游戏,我和同事如同一个个‘大小孩’,合起伙来‘搭积木’,共同还原核物理的终极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