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 九九重阳节。宋代吴文英的《惜黄花慢·菊》中写道:一年最好,偏是重阳。重阳节,是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好品德的节日。正值秋季,秋高气爽,在我国,重阳节都有登高赏秋的传统。重阳节又名“老人节”,通常年长者会在这一天登高望、插茱萸、看秋叶、赏菊花等,悠闲自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九九重阳节就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唐代诗人王维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寄托了他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屈原曾写过“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的诗句,反映出重阳节的“茱萸文化”和“菊花文化”。同时,重阳节在九月初九,在古代,“阳”为最高,“九”为最大,“九九”即“重阳”,“九九”的谐音又是“长长久久”的“久久”,代表着大吉大利、万寿无疆,表达了人们要敬老爱老,弘扬中华孝道之意。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的德育精髓,孝为首,说明孝道从古至今都是立国之本,立家之本。孝顺父母、孝敬长辈一直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传统美德。无论当今社会如何现代化,发展得如何今非昔比,孝道都依旧是优秀中华儿女心中亘古不变的精髓所在。
1989年,我国正式定名重阳节为“老人节”,传统同现代巧妙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和助老的节日。老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重阳之日,我们应借节日之名,陪伴老人出门秋游或登山远望,舒展情怀,让老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里,沐浴在温暖的亲情中。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传承中华孝道文化,学会孝敬老人,尊重老人。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安享天伦。
把重阳节视为敬老节,是赋予传统节日以现代内涵的一种传承方式,现代老人们大多经历过建国初的艰难,经历过“文革”的动荡,经历过上山下乡,经历过现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的风雨,他们满腔热血把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奉献给了国家和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他们曾经作出的贡献。弘扬现代孝道,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尊敬老人就是尊敬未来老去的自己。作为青少年,我们放下手机,静坐在老人身边,听爷爷奶奶叙当年往事,听公公婆婆说邻里家常,让老人享受家庭团聚的快乐,让他们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在一代又一代敬老实践中传承中华“孝”文化。这就是新时代重阳节的真正内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传承中华孝道开始,传承中华孝道从善待父母,善待身边老人做起,让重阳文化代代相传。学科活动||歌颂祖国,墨韵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