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增大,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如何在秋冬季做好疫情防控?根据秋冬季疫情防控特点,建议大家做好以下防控措施:
一、科学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
二、减少人员聚集。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三、注意自我防护。建议儿童应尽量减少外出旅行;同时建议,做好旅行防护和行程记录。
四、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
五、加强通风消毒。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六、积极开展卫生运动,及时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杂物,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七、及时就医就诊。若出现发热、咳嗽或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目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但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仍有限,疫情防控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秋冬季空气干燥、气温多变、昼夜温差大,是疾病多发季节,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家、市级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切实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做到疫情防护持之以恒。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日常防护呢?
一、不扎堆
1.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及开放式旅游景点,减少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人员接触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2.餐饮场所,应分散错峰就餐,减少人员聚集;
3.在车站、公交车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与他人交流。
二、吃熟食
1.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减少前往售卖水产品等活体动物市场的频次,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
2.不食用变质食物,肉蛋奶及水产品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3.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4.在饭店集餐时提倡使用用公筷、公勺。(“公筷”“公勺”即共同就餐时公用的用于给自己和他人夹菜舀汤的筷子和勺子,体现了现代饮食卫生、干净,防止交叉感染的特点。)
三、常喝水
特别是在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四、讲卫生
1.生活居室保持清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2.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后、咳嗽用手遮挡后、饭前便后、接触门把手或电梯按钮后,应按照“七步洗手法”,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
3.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4、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遮挡口鼻,生病时尽量不去人员聚集场所,前往公共场所应规范佩戴口罩;
5.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庭生活用品、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6.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五、多锻炼
1.坚持每天运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2.避免受凉,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六、高警惕
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流涕、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乏力、气短及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既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全国疫情最新情况】
11月2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9例(广东4例,北京1例,天津1例,上海1例,福建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上海);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11月23日,全国有高风险地区1个:天津市东疆港区瞰海轩小区;中风险地区9个: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东山街道办事处和北区街道办事处,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顺和路126弄小区、祝桥镇营前村和新生小区、周浦镇明天华城小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街和中心渔港冷链物流区A区及B区,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张洋小区。我省连续280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