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爱都作为人与人之间最高尚的一种情感而被无数文人墨客留恋于纸间。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师爱之情来温暖学生、引导学生。
有的孩子中考成绩很优异,但进了高中之后由于不适应,成绩开始有所下滑;有的孩子非常阳光,学习也很努力,但就是惧怕考试,缺乏考试的心理素质;有的孩子成绩优异,但喜欢迟到,就寝纪律也比较差,忽视班级常规;有的孩子学科知识零基础,上课爱走神,作业完成情况比较差,是同学嘲笑的对象;还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很强,但成绩忽上忽下,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每个孩子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变成最好的自己,而在这条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们呢?
为此,11月15日,我校高中教师齐聚元培报告厅,以“我的教育故事”活动为中心,共研对策,高中部十二名教师先后分享了个人的教育小故事,或有趣、或难忘、或深情,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珍贵的点滴回忆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老师们的创造性方法,还看到了孩子们的一点一滴的成长!
面对失去信心的孩子,陈老师和孩子进行及时沟通,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孩子渐渐找回自信,从害怕参考到认真参考,从逃避问题到主动分析,孩子变得更加乐观积极。老师的管理是最好的关心,心的问题就要用心去解决。
面对盲目自信的孩子,李老师找准契机,深入谈心,扭转学生观念。她与孩子提前约定,定下自我承诺,一次又一次的承诺让孩子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在走廊、办公室总能看见孩子求学的身影。老师的帮助与陪伴激励了学生,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倾注更多的爱,获得孩子的信任。
面对惧怕考试的孩子,金老师试着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辅导、帮助以及“陪考”。两个多月的“陪考”让她们之间关系更进一步,慢慢地,孩子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好。金老师也因此收获了一枚“小棉袄”,孩子亲切地称呼金老师为“金妈”。
面对英语零基础的孩子,周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怀,每天陪着孩子从小学英语词汇学起,一路以来,默默坚持,默默守护,最后在高二时期顺利通过英语会考。周老师一直坚信并非所有的花,最初都能美丽绽放,而有的花需要漫长的守护和等待。
面对忽视班级常规的孩子,胡老师找准病因,对症下药,采取一定措施对其因材施教,一段时间后孩子不再迟到,晚上回寝后也把握零碎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老师的细致与耐心感化了学生,学生也因此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面对上课爱走神的孩子,胡老师要求他上课要坐到第一排,经过多次谈心和交流,孩子对胡老师渐渐敞开心扉,从最初的羞涩腼腆到现在的活泼开朗,从谈论兴趣爱好到主动请教知识点,从开始的不情愿到现在的主动坐到第一排,孩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胡老师相信学生,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无限可能。
面对失意沮丧的孩子,兰老师给予长时间的细心关照,孩子对学习这件事逐渐提起兴趣,经过努力,孩子的成绩得到了提升,兰老师还充当孩子和父母间沟通的桥梁,父母也因此看到希望。兰老师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懂得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去发现和挖掘孩子真正的梦想。
面对心高气傲的孩子,孙老师锁定目标后制定帮扶方案,在孩子绝处逢生时给予希望,做好孩子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最后孩子学会了学习和帮助,成为了班级里的“小暖男”。
面对基础薄弱的孩子,李老师主动出击,做好家校沟通,其次铁纪柔情,宽严并济,给予学生“特殊”关心、“特殊”照顾,在班里给学生安排班级职务,让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
面对性格迥异的孩子,王老师先明确学生定位,其次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相结合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
面对患得患失的孩子,黄老师认识到孩子的“需要”,他们需要认可、归属与爱、学习方法以及老师的关注,在“需要”中找到切入点,形成助推孩子转化的“利剑”。
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我们小心翼翼的呵护,以及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种关爱是集个人力量和团队力量于一体的联动管理,正如王老师所说:“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一起干”。
师爱是冬的暖阳,是春的芬芳,是夏的清凉,是秋的收获。教育是一件深远的事情,我们会一直用真挚的情感激励学生,勤察其行,善问其情,爱而不宠,严而不苛,在学生的心田撒播温情和感恩的种子,努力用优秀的品行引导学生、感染学生,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美德。
成长无止境,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